宁波舟山港镇海港区地处甬江口门,北倚招宝山街道,西起后海塘港监信号杆,向东延伸至大、小游山,整片港区由浅滩与滩涂填筑而成,呈狭长带状,总面积490万平方米,使用岸线3683米;距宁波市中心三江口仅22公里,地理坐标北纬29°58'35.1798"、东经121°44'23.8554"。港区以煤炭、散杂货、件杂货、液体化工及国际集装箱多功能装卸中转为核心,是华东沿海举足轻重的综合性枢纽港。
本项目的目标是在镇海港遭遇台风、火灾、爆炸、危险品泄漏等重大突发事件时,确保通信网络“零中断、零延迟”,实现多部门、跨层级统一指挥、精准调度,保障港口运营安全与应急救援高效协同。镇海港日常作业节奏快、环境复杂,盐雾腐蚀、高湿高温、大型金属遮挡等极端条件对通信设备提出严苛要求,因此需要一套能够在恶劣工况下持续提供优质语音、视频、数据服务的内部指挥调度系统。
我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港口指挥调度系统集语音调度、可视会商、GIS定位、数据共享于一体,支持横向贯通港航、海事、应急、消防、医疗、公安等单位,纵向对接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化工(工业)应急响应中心,实现“平时”安全生产监管与“战时”突发事件处置的无缝切换。
一、通信基础设施现状与风险评估
1. 有线通信:港区已建成环形冗余光纤网络,主干带宽10Gbps,接入层千兆到桌面;但部分海缆穿越滩涂,易受船锚拖拽、地质沉降影响,存在断裂隐患。
2. 无线通信:现有350M数字集群对讲系统覆盖岸线95%,4G/5G公网基站采用宏站+室分混合组网,台风期间可能出现基站退服、光缆进水、铁塔倾覆等风险。
3. 其他:卫星链路仅配备2部便携式卫星电话,带宽不足,无法支撑应急现场高清视频回传。
二、通信需求细化
1. 内部需求:调度室、引航、理货、门机、堆场、罐区、安环、机修等十余个生产单元需全天候双向通信;要求指挥频道、作业频道、安保频道互不干扰,并支持临时动态重组。
2. 外部需求:与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、镇海区人民医院、宁波海事局、海关、边检等单位建立一键直呼、分级会商的融合通信链路;预留与省应急厅卫星指挥车的音视频接口。
三、扩音对讲系统详细设计
(一)主用通信系统
1. 光纤双活核心:采用OTN+ASON智能光交换,主备路由物理隔离,故障倒换<50ms;在调度中心与两座核心机房之间部署96芯海缆+144芯陆缆,确保极端条件下至少一条路由可用。
2. 数字集群:新建一套TETRA 800M集群基站,配置6载频,支持动态信道分配;手持台、车载台、固定台共300台,分指挥、作业、安保、应急四大通话组,并启用AES256加密。
(二)备用通信系统
1. 卫星通信:新增1套1.2米Ku波段车载静中通卫星站+2套便携“动中通”终端,共享40Mbps卫星带宽,可在30分钟内开通高清视频会商;卫星电话扩容至10部,配太阳能便携充电箱。
2. 应急移动基站车:采用越野底盘,集成5G微基站+350M集群基站+Wi-Fi6 Mesh自组网,车顶升降塔高18米,支持4小时油机满负荷运行;车辆到达后15分钟即可恢复半径3公里公网覆盖。
(三)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组网
在中心机房部署贝克IP扩音对讲应急系统,支持本地化双机热备或混合云容灾部署;通过E1数字中继网关接入运营商PSTN/PLMN,实现调度台直呼公网电话、短信、传真;系统内置IVR语音导航,可根据预案自动群呼、强制插播。
调度中心配置三台27英寸4K触摸调度台,一台86英寸指挥大屏,实时呈现港区电子海图、AIS船舶轨迹、CCTV、无人机、单兵、传感器等多维态势;软件平台采用B/S+C/S混合架构,支持分级分权、拖拽式会议、GIS圈选呼叫、视频会商、一键强插强拆、录音录像回溯。
四、融合通信能力建设
-
基础通讯:通过模拟语音网关、4/5G网关、短波/超短波网关,将传统PSTN、公网集群、海事VHF、短波电台统一接入,实现异构终端无差别呼叫。
-
广播系统融合:对接港区现有IP广播与号角系统,新增AI噪声检测模块,可根据环境噪声自动调节音量;支持分区、定时、TTS文本广播,亦可与消防报警联动。
-
对讲系统融合:部署多协议网关,兼容DMR、TETRA、POC、公网对讲APP,实现跨制式单呼、组呼、全呼;调度台可直接呼叫任意对讲终端,并支持远程遥晕/遥毙。
五、通信预案体系
-
日常维护:建立“日巡检、周测试、月演练、季保养”制度;光纤OTDR曲线、基站驻波比、卫星信标、电池内阻等关键参数全部进CMDB;备品备件库按“5%冗余+易损件翻倍”原则储备。
-
应急启动:设定Ⅰ级(特别重大)、Ⅱ级(重大)、Ⅲ级(较大)、Ⅳ级(一般)四级触发条件;预案固化到调度软件,一键启动后自动完成信道增开、路由切换、短信群发、视频会议召集;应急期间每15分钟自动生成通信运行简报,推送至指挥长移动终端。
六、人员培训与演练
1. 培训:分层分类实施“理论+实操+考核”三位一体培训;一线岗位侧重设备操作、故障定位;中层管理侧重预案解读、资源调度;高层决策侧重情景推演、舆情协同。
2. 演练:每季度开展一次无脚本“双盲”演练,每年组织一次跨部门综合演练,邀请省应急厅、消防总队观摩评估;演练后48小时内完成复盘,72小时内完成预案修订,确保“演一次、进一步”。
通过上述系统性设计,镇海港将构建起“空、天、地、海”一体化、主备冗余、固移结合的立体应急通信体系,真正做到“看得见、呼得通、调得动、防得住”,为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提供坚实的通信保障。